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kong的网易博客

是日已过 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 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 如救头然 但念无常 慎勿放逸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净界法师:你是活在愿力还是活在业力,差别太大了!  

2016-08-01 21:52:28|  分类: 通途教理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       我们讲到“大乘的甚深缘起”。大乘的菩萨解读人生,他从一种业力的主导而提升到一念心识的主导,所谓的“万法唯识”,就是说,我们的生命现象,是我们一念的刹那刹那的心识变现出来的。
  什么叫作“一念心识”呢?我们可以分成两部分来说明:第一个,就是第八识,它所代表的是你过去的业力,它有无量的业种子;第二个,就是你第六意识的思想。也就是说,整个生命就是你的思想业力的交互作用
  当你的思想跟业力产生作用的时候,有两种可能
  如果你今生在佛法的学习,透过你的思惟想象,建立一个坚定的愿望:我一定要去布施,我一定要去持戒,我一定要往生——有一种坚固的力量,那你的生命就开始改变了,叫作“境随心转”,你不再向外攀缘了,你人生有目标了。你用目标,用你的愿力来主导人生,那么你这个人就活在未来,你人生是有无量的期待,你这个人不可小看!虽然现在不圆满,但是一个有愿望的人,他是不断地在进步,你未来的前途不可限量,因为你活在未来。
  如果你的思想没有坚定的愿望,你就一天过一天。当你第六意识力道弱的时候,对不起,那就不是境随心转,那叫“心随境转”,你的人生就由第八识主导,因为你的第六意识,没有力量来主导第八识,那就由你过去的业力来主导你,那你就完全活在过去,你这个人的生命毫无未来可言。过去的业力要让你怎么样,你就得怎么样,你的生命就非常被动了。
  所以,从大乘的甚深缘起,它把人生分成两块:你这个人是活在业力还是活在愿力,就有很大差别了。活在业力,那你就是活在过去了,就没有什么未来可言,你过去是什么思考,今天还是什么思考,你这个生命是充满了变数。临命终就完全看哪一个业浮出来,你的人生充满了无常的不确定。那么如果你第六意识强,你发起愿力,我一定要怎么样!喔,那就不一样了。这个时候你就用愿力来引导业力,这就带业往生了。
  所以说大乘甚深缘起,分成两种缘起:一种是由业力主导的;一种是由愿力主导的。这个地方就说明因缘力故,有两种因缘在交互作用。
       好,我们做一个总结,看第三的大乘甚深缘起的总结:
  (三)如是缘起,于大乘中极细甚深,又若略说有二缘起:
  一、分别自性缘起─此中依止阿赖耶识诸法生起,是名分别自性缘起,以能分别种种自性为缘性故。
  二、分别爱非爱缘起─谓于善趣恶趣,能分别爱非爱种种自体为缘性故。
  ─《摄大乘论》─】

  好,那么这两种缘起,就是把前面做个总结。
  第一个是“分别自性缘起”。分别自性缘起就是依止我们过去阿赖耶识的业种子,生起种种差别的善恶果报。因为它能够显现过去这种差别的果报的自性为它的自体,这叫依他起性。这个分别自性缘起,简单地说就是业力的缘起
  我们现实生活,你是摆脱不了业力的,因为你的客观环境,你的受用,是完全由业力主导的。你人生活得快乐,活得痛苦,是业力主导的。你善业强,今生快乐多;你罪业重,今生痛苦多,所以业力主导了你的感受,这第一个。
  第二个,“分别爱非爱缘起”,这个很重要,这是第二种缘起。就是你的第六意识,对于善趣、对于快乐的果报,或者恶趣、对于痛苦的果报,你产生种种的分别思惟,而产生不同的思想、不同的愿望,为它的缘起
  前面的业力主导我们的客观环境,当然也主导你的感受、你人生的受用。但是你的思想,影响到你未来的一个引导。所以如果你的思想是薄弱的,你今生没什么思想,你就一天过一天悠悠泛泛,那你这个人就没有所谓的第二个缘起,你就没有什么思想缘起了。你就是活在业力,完全活在业力了,就是你该怎么着就怎么着,所以你人生只有两种,就是快乐跟痛苦而已,这种人生就很被动了。
  站在佛法的角度,我们应该要强调分别爱非爱缘起,就是第二,思想的力量。思想的力量会产生两种作用:第一个,对今生来说,它能够重新解读人生——我没办法改变我的今生的现象,但是我可以重新解读它,解读是我说了算。就是说,第八识你今天释放业力,我没办法改变你,你要释放痛苦给我,你要释放快乐给我,我们必须认命,因为你今生有一半是来还债的;但是当这个快乐痛苦到来的时候,你怎么解读它,这个你是可以决定的
  比方说生病。当然生病是一种痛苦的感受,但是痛苦的感受对你有两层意思:第一个,它让你产生挫折感。说我业障深重,一句话就够了。那么这种业力本来不能形成障碍,它本来只会让你痛苦,但是因为你思想错误,它变成一种相续的障碍。本来业力的释放是瞬间而已,但是因为你面对痛苦的时候,产生不如理作意、错误的思想,结果产生心态的后遗症,变成障碍,它本来不是障碍的。如果你正确思考,就像蕅益大师说的,生病有三重意思:第一个,消除你的妄想。一个人生病你就不会打太多妄想,就会老实一点修行,你一个人有一点病痛,你念佛就老实一点,它会帮助你消除很多妄想。第二个,看破此身虚妄。我们对身体很执着,总是觉得身体会给你快乐,你所有的快乐都跟身体有关系,你为什么要吃好的、穿好的,但是你看到生病,你会知道身体其实是痛苦的根本,看破此身虚妄。第三个,增长你的苦、空、无常、无我观门。你在佛堂里面修四念处的止观,修了一个月可能比不上你一场病来的贴切一点,对不对?它对你有帮助啊。我们撇开痛苦的感受,因为感受是瞬间。但是你从无量的人生因缘,以短暂的痛苦感受创造未来的人生,值得嘛。
  所以,诸位!我们再讲一下,业力是不能障碍你的,业力只会让你痛苦跟快乐,你的障碍是因为你思想错误。你不能够说:欸,我因为痛苦,所以我没办法修行。不对!根本没有关系的。业力它不能主导你的障碍或非障碍,它可能会帮助你,也可能会障碍你,就是看你怎么解读它。
  所以为什么我们要学习佛法呢?就是学习佛陀的思考,开示悟入佛的知见,就是佛菩萨遇到事情是怎么思考的。当我们有钱财的时候,我们为什么要跟人家分享?为什么要布施?因为它会创造来生的快乐、来生的福报。就是说我们学习佛法,当然我们的业力不是马上改变,我们没有佛陀的福报,但是你最好先有佛陀的思想。
  按照佛法的意思,没有佛陀的思考模式你不可能成佛。因为你根本没有这个缘起。你一个凡夫的思考模式,你有办法成佛吗?你这个分别爱非爱缘起就不及格,思想缘起就不及格,你第一个种子就错了。
  所以人生有思想跟业力,第一个先改变思想,因为业力改变不容易。但是你改变思想有两个好处:第一个,你可以把今生的痛苦,转成你一种增上的力量,对你来说痛苦快乐都是增上缘,人生没有所谓好坏的问题,只有苦乐而已。什么东西对你都好,痛苦也好,快乐也好,顺逆皆方便,所以你就掌握了人生的主动权。就是说,业力你要释放,我没意见,但是怎么解读,我说了算,我怎么来看待这件事情,我说了算。你掌握人生一半的主动权,你可以解读人生
  第二个,你可以引导人生,这更重要。你对来生有引导作用,因为今生已经没办法改变了。其实佛法很少改变今生,很少。今生是让你历练的,因为你今生已经是一个果报成熟了,你怎么改变有限了,只能做局部的改变,不可能说大方向的改变。当你在三界投胎的那个时候开始,你今生就要学习认命了,因为它的总报已成,大方向已经改变,已经定型了。所以佛法都是活在未来,都是创造未来。
  但是关键是你怎么利用今生,释放你的快乐痛苦,去激发你一种往生的愿力,这个更重要!所以你培养一个美好的思想:第一个,你今生重新解读;第二个,你能够开创未来。
       举一个例子。有一天孔夫子,他领着子路跟颜渊在路上散步。孔夫子就说,你们两个讲讲你们的志向吧。当然子路这个人很冲动,就先讲了。
  他说: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,敝之而无憾也!看得出子路的思考模式,只有人天的善法。他说愿我的车子、马匹还有衣服,跟所有的朋友共享,就算损坏了,我也不会有任何遗憾。这个人的布施度修得不错。所以我们看这个人的思想,大概知道这个人未来他人生的发展、他的格局是怎么回事了。
  颜渊也讲话了。他说:愿无伐善,无施劳。他说,我希望不要夸张自己的才华,不要张扬自己的功劳。那么子路他的思想是在一种善业,但是我们看颜渊的思想更高明了。他是一种心态,他要求自己谦卑低调,有一点二乘的出离的概念,因为他随顺于无我。
  我们看孔夫子怎么说。讲完以后,颜渊就问孔夫子说:“愿闻子之志。”那您老人家的理想抱负是什么?
  孔夫子说:“愿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怀之。”希望所有老人都得到安养,朋友之间互相信任,年轻人得到照顾跟抚养。孔夫子啊,心存众生。
  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三个人的思考模式,大概知道这三个人的生命轨迹已经出来了。所以,其实你现在的生命有一个轨迹的,知道吗?轨迹。不是说你偶尔造善、偶尔造恶,这个都不一定。但是你有一种思想数数现行、深生好乐,就是你如果看你的内心深处,一定有一个愿望在引导你,有一种希望。当然这希望有四种可能:第一个,追求杂染果报的希望;第二个,追求快乐果报的希望;第三个,追求涅槃的希望;第四个,追求菩提的希望。那是你人生真正的主导者。
  其实,你偶尔造善、偶尔造恶,这个不足以论断你的人生,偶一为之的善恶不能主导你。但是你经常有一种思考模式,你一定要干什么,这个就要注意了!因为这个地方就是分别爱非爱缘起,因为从你这个愿望,隐隐约约可以看到你未来的这个景观了。
  你心中的希望,当然在死亡之前还可以改变,但是你的希望来自于你的知见,因为你觉得这件事重要,就是你的知见有问题了。所以你对人生的解读的知见影响你的愿力,你的愿力影响到你未来的人生轨迹,就这么回事,这就是所谓大乘甚深缘起。
  就是说,其实业力不能主导你,“万般皆是业,半点不由人”,这句话其实是不对的,是你的思想在引导业力,不是业力在引导你,那是因为你自己放弃了思想,所以只好业力引导你了 。
  我们要知道一个观念,业力对你来说,它只能够给你两件事情:给你快乐跟痛苦,其他什么都不能给你,其他都是你自己打妄想打出来的。业力只给你快乐跟痛苦,其它的都是你的思考模式了,你面对痛苦快乐的时候,你是怎么想的。
  其实你的人生,你不要再说你业障深重,其实你是妄想太多!你不能把过失都推归到业障,当然你这样很简单,不是我的问题,是业力的问题。你把所有过错都推到前生,难道你今生没有责任吗?你思想错误,你把业力做一个错误的引导嘛。
  “万法唯识”就是说,其实业力它不能主导你的。你今天会变成这个样子,是跟你的思想有关系的,你的性格有问题,思考模式有问题。业力它是一盘散沙,很多人从痛苦中得到解脱,他从一种非常不好的业力,能够主导开创成一种净土的功德;有些人他本来是今生很好的业力,结果把它引导到三恶道去了。你不能够说业力害了你,或业力帮助了你,它们都是助缘。你的思想会帮助你,你的思想也会害了你。这个就是大乘甚深缘起,一切的万法唯独是你的心识变现出来,业力仅供参考。(净界法师《天台教观》)

 

       佛教对我们人生的解释,主要的观念就讲到“诸法因缘生”。人生会有很多的万事万物,在我们生命中出现,它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。人生没有偶然,只有因缘,事出必有因。所以作为一个佛弟子,我们想要掌握我们自己的生命,首先你要掌握正确的因缘
       什么叫正确的因缘呢?《楞严经》把我们生命的因缘,分成两块来观察:一个是外在的因缘;一个是内在的因缘,这两块。
       什么是“外在的因缘”?就是由过去的业力变现出来的生命的果报叫做外在的因缘。凡是跟你的生命结果有关系的,通通是外在的因缘。比方说你会投生在什么家庭,你的父母亲是谁,这个是生命的结果;比方说你会跟谁结婚,这个也是生命的结果;比方说你会从事什么样的事业,你会有多大的成就......这些外在的因缘,都是一种生命的结果,因为它是一种过去的业力已经成熟,表现出来了。外在的因缘,佛陀解释外因缘,只有一句话就可以解释,一句话就够了,叫做“万般皆是业,半点不由人”.我们生命有一半是做不了主的,就是外因缘你做不了主的,因为它的业力已经成熟了。所以人生有一半是来还债的,因为你必须要去继承你的过去。不管你愿不愿意,我们人生有一半是要继承过去的业力的,这一块是很难改变的,因为业已经成熟了。就是说你是一个女众,你不可能说透过修行变成男众,这不可能的事情。
       人生的结果只有一种情况,叫“认命”。所以佛教的因缘观,是站在认命的角度去开创未来。因为你今生,它是一个过去的业成熟了,已经浮出水面了,我们的改造只能够改造未来。所以整个外因缘全部都是业力在主导的,你今生的成就跟你的努力没有很直接的关系。如果你了解因缘法的话,你的努力只是一个助缘,只是催化你的善业得果报的一个助缘。世间上努力的人多的去了,成功的人没几个。他能够成就广大的福报,是因为他有善业力。他善业成熟了,不是他的努力。你要没有善业,你的努力没有用。你的努力只能够把善业留下来去开创未来。
       人生的因果思想,佛教因果思想,它不是说你今生努力,马上得果报,不是这个意思。佛教的因果观是隔代受报的,叫做“三世因果”。你今生的努力是在准备来生,是在为来生铺路。你今生的果报跟今生的你没有太多的关系。所以你今生的好坏,完全不怪今生的你;要怪,怪前生的你。如果你今生活得很快乐,不是你很努力,是你前生很努力,你今生占了便宜,你蒙受前生的恩惠,你应该感恩前生的你,给你留下这么多的善业。如果你今生活得很痛苦,那也是前生的你不争气造成的。所以凡是跟人生结果有关的,通通不怪今生的你,跟你没有直接关系,跟前生的你有直接关系。在佛教里面,只要跟人生的结果有关系的,它是一个已经成熟的水果,这个是业力所成就的因缘,“万般皆是业,半点不由人”。
       但是以佛法的角度来说,如果你是一个想要解脱的人,你修人天乘不谈,如果你要了生死,尤其是净土宗往生的人,从祖师的开示,人生的水果你最好少吃为妙。因为这个业力所变现的水果,你一旦吃了,你就跑不掉了,业力会创造另外一个业力,这样业力就很重。所以你只要人生越享受越攀缘,你的业就越重了。因此外在的因缘你适可而止,不管你前生的善业有多强,刚好就好了。
       《楞严经》它所强调的是“内在的因缘”,就是你的真如本性,现前一念心性。它是一个广大无穷的能量,你可以去开发的,它有无穷无量的可能性,因为它是一个因地,它有无量的可能性。《楞严经》在讲内因缘的时候,它讲三种因缘——“即空、即假、即中”。“即空”,它离一切相,因为它是一个因地,所以这个时候没有任何相状。我们的因地是没有相状的,它是一种空性,它可能变好也可能变坏。关键在哪里呢?在“即假”。你安住空性以后,你是发什么愿?你发的是人天乘的愿,心性就随缘显现人天的果报;你发的是往生的愿,心性就创造极乐世界的功德;你发的是成佛的愿,心性就显现诸佛功德庄严的相状给你。所以“即空、即假、即中”,在整个心性当中,他的生命是由愿力引导的。愿力!诸位!这一块很重要!
       所以你现在的每一个人生,都有两种因缘:一个是由业力主导的外因缘;一个是由愿力引导的内因缘。每一个人你得到生命以后,你有内外两个田地可以经营。大部分没有经过佛法训练的人,他会用攀缘心去攀缘外因缘,他会去尝生命的水果,当然酸甜苦辣。有些人前半段是善业得果报,前半生很快乐,后半生很痛苦;有些人前半生很痛苦,后半生很快乐。因为这个业它是变来变去的,因为你过去生不可能全部造善业,你也不可能全部造罪业,都是善恶夹杂,所以人生充满了酸甜苦辣。
       大部分的人,人生最大的悲哀是什么?是我们花了太多的时间,去经营一个不可改变的因缘。就是你今天的精神体力都在去攀缘外在的因缘,这些因缘都已经成熟了,所以你是白费功夫。因为佛陀已经讲很清楚了,“万般皆是业,半点不由人”。只要跟你生命结果有关系的,你都很难改变了。但是我们一般人都会想要去攀缘今生的水果,想要去主导今生的水果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个人到临命终的时候,都是弄得伤痕累累,弄得自己心有千千结,也是自己找的,因为生命本来就是业力变现的,但是我们认为我们可以主导自己的生命。
       诸位!我们不能抗拒业力!所以一个有智慧的人,他会放弃外在的因缘去经营内心的因缘,因为你这个内心因缘是主导你的未来。如果你今天把因缘法读透了,你会慢慢地放弃今生去规划来生。因为你今生能够引导的有限了,它已经是一个成熟业力变现出来的水果了,而你内心的世界是一个充满肥沃的田地,它有无穷的可能性。你只要好好地发愿,好好地栽培,来生有无量的可能性。你应该把更多的精神用于经营来生,而不是把太多精神用在享受今生
       讲实在话,如果今生的果报是该你受用的,你不去受用,你还是没有损失,因为你善业还是保持住了,它会从其他地方,从来生表现出来。所以你今生福报很大,你没有去受用,你绝对没有吃亏,该你的善业就是你的,你的善业是存下来了。你把它导归到净土,让来生的净土更功德庄严!
       所以我们在修学当中,面临了两种选择:一个业力,一个愿力;一个外因缘,一个内因缘。大部分的人(极少数例外),绝大部分的修行者他两块都会跑来跑去。在佛堂的时候,他安住内因缘,发愿、念佛、忆佛念佛求生净土;一旦走出佛堂,跟外在人事接触的时候,他的心就开始注意外因缘。所以一般人的心是愿力跟业力的夹杂,一般正常人都是这样的。这就是为什么他所创造的佛号有往生的愿力,也有下坠的生死业力。一般人他如果没有经过禅观的净化内心、调整内心,他创造的佛号一定是两种力量的,不是一种力量,两种力量,只是比例多少而已,一个是愿力,一个是业力。每一句佛号都是这样。
       诸位!你把太多的精神放到今生,你只有增加这个佛号的下坠的力量,你让这个佛号的重量越来越重,对你临终很不利。如果你有志于往生极乐世界,你外在的因缘要慢慢地收了,因为这一块你能够改变的很有限了。你越攀缘,只会增长你的生死业力。(教观学苑微信平台)

 

学员问:师父慈悲!弟子的问题是我们人生有两种力量:一个是业力,一个是愿力。那这两个力量是完全独立的吗?
净界法师
答:它有关系,但是如果你修到最后,业力可能对你的影响会慢慢降低。刚开始你建立思想的时候,你发一个愿力,你可能很容易受外境的影响,因为你愿力薄弱,所以你不能够说业力到底有没有关系,这有点高谈阔论了,是不是?
  但是慢慢慢慢你觉得说,欸,其实业力它只是给你痛苦跟快乐,就是说你有选择权,就是说我可以不跟它走,业力可以把我丢到一个不好的地方,但是我可以从中得到经验,得到启示。
  就是说理论上,业力是不能影响心力,不能影响思想,理论上。因为你的思想跟快乐痛苦没有关系,那是你的学习闻思而来的。如果你不攀缘外境的话,就是业力归业力,思想归思想,理论上是这样子。
  但是你不能够说,我为什么这么差?因为我生长在这个环境。那你要这样讲也可以,那你这样讲的话,说你是个凡夫,你说众人皆醉,大家都这样子,我也跟着这样子,对不对?那你就完全被业力牵着走了。
  其实不是这样子。如果我们的心不能够脱离业力的话,那谁能够往生呢?往生就是你要用愿力来引导业力,是吧?你要由业力主导变成由愿力主导,随念往生


学员问:那下一个问题就是,这个愿力是怎么来的?
净界法师
答:愿力是由于你的思惟,你要思惟它的功德。我们以前会认为娑婆世界会快乐,对不对?其实我们娑婆世界,与其说娑婆世界来找我们,倒不如说是我们去攀缘它。我们认为娑婆世界是快乐,因为我们很多人生的经验,过去都是记得娑婆世界美好的一面,把一些痛苦都忘了,好了伤口就忘了痛,对不对?那我们现在要导正这种错误。就是我们一直认为娑婆世界是快乐的,其实它不是快乐的,它是无常、苦、无我的。你要不断用这种智慧来教育你的思想,就是自我教育,跟自己沟通。
  当你的思想改变的时候,我相信没有一个人会追求痛苦,是吧?我们为什么会愿意来娑婆世界?因为你认为娑婆世界是快乐的,作功德想,那么这个时候你必须要告诉自己——我为什么要往生呢?因为极乐世界有两个好处:第一个它安乐,第二个它解脱。你在所有的十方国土里面,能够找到一个轻松快乐地修学,又能够不断增上的,几乎没有了。人世间要么就快乐,你就必须放弃解脱;你要解脱你就必须修苦行,就必须放弃快乐。极乐世界不必,它可以乐修,这个国土满足你快乐的需求,也满足解脱的需求,这不是挺好吗?
  所以你必须要透过思惟,你才会有一种愿力,思惟它的功德,思惟娑婆世界的过失。如果你不思惟,你说:那我都不思惟,照讲我也不可能到娑婆世界,也不能到极乐世界。错!因为你以前有思惟过,你如果不思惟,你的思想就是昨天的思想,就是前生的思想,你就是贪恋娑婆。按照佛法的说法,我们如果不调整心态,你是不能往生的。因为你今天会来投胎,合理地推论,你就是贪恋娑婆、不乐净土。所以,如果你不做出改变,只有念佛,理论上不能往生
  你没有创造一个改变的因缘,你思想是怎么改变的?你告诉我,你怎么改变?你没有新的法进去,你的思想就是昨天的思想,这叫等流性。所以你必须要学习圣言量,你才能创造新的思考模式。


学员问:那最后就是我学习到,可是我知道很多人没有学习,也没有因缘,那他们机会在哪里?
净界法师
答:机会就是你要告诉他。当然我们现在有很多名词,你就是说,你用他能够接受的话告诉他,就是这样。因为我们的学习,一开始所有的道理只能够透过文字跟声音,它是个工具。如果你今天不透过声音,那你怎么把声音传递给他?那几乎没有渠道了。

相关阅读:

净界法师:随业往生与随念往生

净界法师:念佛的三种力量

为什么一定要发愿“厌离娑婆、欣求极乐”?(净界法师)

净界法师:鬼神障或其他逆境,都是你心中业力的显现

你是你自己最大的障碍!(净界法师谈“自我设限”)

如何对治妄想烦恼和痛苦?(净界法师)

为什么这个老和尚一晚上被青蛙的冤魂打扰(净界法师)

打坐时有蜘蛛在身上爬!(净界法师:内魔不生,外魔不起,一个人着魔不能完全怪魔王)

你说这个人是冤亲债主,他就是冤亲债主(净界法师讲“唯心”)

如果你不接受今生,会赔掉你的来生!(净界法师讲佛教的生命观)

很多人一学佛就要改变命运,这是错的!(净界法师:凡事尽心尽力,成败交给业力)

净界法师:业因业果绝对不会错乱,生命中每一件事都不是理所当然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681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