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kong的网易博客

是日已过 命亦随减 如少水鱼 斯有何乐 当勤精进 如救头然 但念无常 慎勿放逸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一句佛号就足够,不用学习了吗?(宗道法师:为学与为道)  

2015-10-08 11:38:53|  分类: 净土法门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       有些人觉得:“我修道,了生死,念佛就可以了,不用看书学习,学那么多也是白学。”为学和为道,一个是学知识,一个是了生死,二者看似两个方向,但其实可以合一——为学帮助为道,为道帮助为学。
        道有大小,了生死是大道,德行是小道。小道能够促成大道,小道不学,则无法办大道。试看古今,有德行、有修养之人,哪一个不是饱学之士?儒家的孔子,道家的老子,每一个宗派或学派的祖师都是大学问人。学问和修道并不矛盾,如果矛盾的话,孔子就不会著书立说,不会编辑古代这些文化资源,老子也不会留下《道德经》这样的著作了。
        老子曾说:“为学日益,为道日损。”为学要不断地增进、收获,有所得,知识不断地积累;修道则天天减少,损之又损,以至于无为。如果单从字面理解的话,损至无为,那么佛学院可以关门了,寺院也可不建了,出家也不必了,经书都不需要了,法也不用讲了,什么都不做。但其实“损”的并非外相,而是内心,心态上无所得,放下心里的东西,而“为学”正是达成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。越是学得深入,越能放得下;反之,越是不学,越放不下。
        因此,要“为学”,要去追求、深入了解,要有所得。世间人,大部分都不学,他们与道相应吗?孔子讲:“百姓日用而不知。”每天生活在道中,却不知什么叫道。只有通过学习才知道什么叫道,才能够契入道。
        净土宗也是如此。要往生西方,单念一句佛号,老实念一辈子即可。但从古到今,这样的人少之又少,没有哪一个说:“我就念一句佛号,不用学的。”乃至于很多老太婆,虽然文化不高,没有求学的大志向,但求学的精神,有些可能比我们学僧还要强。
        我遇到很多老太婆,没有文化,不识字,但她要背《阿弥陀经》,跟著录音带学,跟着人家上课,查字典,学得多艰难!为什么要学?因为在她们心中,有一种想知道真相、想了解念佛的目的、想明确到底如何才能往生的强烈愿望。虽然不知道学习方向,可能定位、思路也不清晰,但是她们有这种求知的欲望。
        学习,当然就是不断地增进,所谓“为学日益”,每天都要有收获。每过一天,都要检查自己今天学到东西没有,不管多少,总之不可以空过。如果每天都有收获,那就是“为学日益”,天天在增长。另外,还要自我检查,“为学日益”的同时,自己的道业有什么变化?学业是在促进道,还是跟道背道而驰呢?
        世间读书人,虽然做到“为学日益”,学了很多知识,但是没有转化成修道的资源。我们学佛人,则可以把为学和为道统一起来,用为学的资源促进修道,学得越多,损得越多,知道哪些东西要舍、要放。求往生的人,知道要放下世间的五欲六尘;专修的人,知道要放下杂修。其实学的过程就是在放、在损的过程,所以从修行的角度讲,为学和为道实质上是统一的,并非是两个方向。
        世间也讲“志于道,游于艺”,你志在修道,但身心要“游于艺”。当然“艺”的范围很广,包括学问、技能等等。志有出入,但心态是为了求道,那么学就成了求道所用的工具。我们在这里读书,两年、三年、十年、二十年……这是修道的过程、求道的工具,通过学习增进道心,增进出离解脱的心。
        所以,即使我们在学世间法,比如儒家、道家的思想,甚至世间一些文化基础内容,这些东西表面上看,跟修道似乎没什么关系,但是这些基础扎实了,慢慢地就会转化成修道的资源。
        道和学,一个为学日益,一个为道日损。损益之间,自己游心,心态出入比较自在,学的同时又能够契入佛法解脱之道。
        诚然,净土是念佛往生之道,故而有些人会认为:“学来学去没什么用,也很辛苦,不如老实念佛好。”佛教里喜欢参禅、打坐、闭关的,也不太注重学,认为“参禅参自己是谁,把这个问题参懂就可以了”。但是自古到今,不学习能够悟道的人,很少!禅宗只有慧能大师,好像没怎么学就开悟了。但其实不是没学,而是会学,学到点子上,闻到《金刚经》里的一句话就开悟了,并非自己坐在那里悟道,是通过一个渠道。当然,前提是他的根机比我们一般人高,不需要广学多闻,不需要慢慢积累,一句话就解决问题。
        如今的佛教界,不论出家在家,在禅堂里用功几十年,闭关修行几十年,有几人能真正成就?很多人都是在盲修瞎练,包括我们自己。不学,出了问题怎么解决都不知道。有很多人出问题,虽然主要还是在于业障,但很多其实是出于无知,对教理不明了。不论哪一个法门、宗派,教理基础不明白,面对问题时,就不知如何处理、应对,心中无数。
        修行过程中,肯定会出现很多问题,净土法门也不例外。虽然靠佛力,有保障,但念佛人很多也出问题,有的精神出问题,有的被附体。为什么?理论上,念一句佛足矣,名号功德具足一切,但很多人身上,名号功德没有展现出来。遇到问题,用什么方式调剂、处理、化解,确实需要理论引导。如果完全茫然或随心所欲,那么在实修或生活中,在念佛过程中,就会出很多问题。
        所以,学习对于修道还是非常重要的。

相关阅读:为什么念佛人多成就者少?因为很多念佛人在以身谤法(净界法师)

以信愿心去忆念阿弥陀佛,才能与其感应道交(净界法师)

什么叫把一句佛号念好?

十念即可往生,何需一辈子(平时)念佛?

大安法师:往生靠佛力是否不必辛苦修行了呢?(自力他力的关系)

来来来,我们做几个问答题——你相信净土法门吗?

净界法师:圆修和专修(净土宗两大传承)

念地藏经很愉快,念佛却烦恼,怎么办?

如何建立对净土法门的信心?(大安法师)

为什么净业行人要修净业三福?净业三福是往生正因吗?

修学净土一定要多念佛号吗?念佛还需要持戒、行善吗?

修净土可以念地藏经、金刚经吗?是杂修吗?——大安法师对净土法门专修和杂修的相关开示集

大安法师开示:应该一门深入,还是应该深入经藏?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2066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